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知识的定义是什么,以及知识的定义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知识的涵义是什么?
一般来说,知识是指我们对于被意识对象本身的了解,包括对它的视、听、嗅、味、触等知觉和印象、表象、经验、概念、理解、描述等。
《辞海》对“知识”的解释为,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它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哲学家金岳霖在他的《知识论》中指出,知识“就是我们所能思议的一片有结构的或有系统的真命题”。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认为,知识是对思想或事实的一套有系统的阐述所提出的合理判断或经济性结果。
从上面的几种解释可以看出,关于“知识”的几种定义基本上是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来阐述的,偏重于“是什么”、“为什么”一类的知识,是前人大量收集、观察、比较、分类得出的知识,是有关专家智慧的结果。
但是,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相当数量的企事业组织无论在运作法则,经营模式,还是在知识的运用、消耗的存储等方面都有别于工业经济时代。与上个世纪相比,“知识经济”中所说的“知识”,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一方面它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有更多的经济含义。
从经济学范畴来研究,知识是专指那种能够作为资源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在生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现代知识。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曾经说过,“知识,增值的商品”。意思是,不被利用的知识是没有经济学价值的。
人类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那些可以被系统化、并用公共化的形式、语言等清晰而充分表达出来的知识,例如各门类科学和各种理论知识等。“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高度个人化,难以用形式化、公共化的语言工具充分表达和交流的具体知识,例如个人的经验、技巧、诀窍及某种类型的信仰性知识等。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的经济时代已经经历了数次更迭,如果我们把这种依次更迭的经济时代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划分,可以依次排列为:采猎时代——畜牧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毋庸置疑,在人类社会的展进程中,任何一个经济时代都离不开知识;同样不可否认,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工业文明从前只与个人具体情况有关的知识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化的努力而被公共化,系统化了。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取得的巨大成就等都得益于知识显性化的努力。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隐性知识不仅与显性知识平等地纳入了人类知识范畴之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得以产生的原动力和源泉的地位。
通常来说,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具备五个特性,即:可扩充性、非消耗性、共享性、非稀缺性和易操作性。知识的这五个特性决定了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或主导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
当知识成为主要经济要素后,经济的增长方式会发生根本变化,长期持续的增长成为可能。由于知识具有以上特性,所以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离不开知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更离不开知识的作用。
在不断发展的当今人类社会,知识对经济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统计显示,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形成的产值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
目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越来越得益于科技知识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例如,中国科学院近年来创建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像联想集团、成都地奥制药有限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产值成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地增长。还有著名的北大方正集团、清华同方集团、海尔集团等,都显示出科技知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关的企业也蕴育了千千万万的知识企业和知识型员工。
什么是知识
问题一:知识是什么? 知识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有关知识的名言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诺思科特: 博学的人是知识的蓄水池,而不是源泉。
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
弗莱克斯: 大学是这样一种机构:它自觉地献身于对知识的追,力争解决难题,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人们的成就,并用真正的高水平去教育人。
切斯特菲尔德: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
宋・朱熹: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英・拉尔夫: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
切斯特菲尔德: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塞・约翰逊: 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自然意向,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会为获取知识而不惜一切。
恩格斯: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卡斯特: 管理者不承担创造知识的任务,他的任务是有效地运用知识。
・里格斯: 经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他在品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功能。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特殊的管理方式。
科尔莫戈罗夫: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
问题二:长知识是什么意思 长知识,就是增长知识、见识。就是: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多学习知识,让自己更加多学问。
长 (长) cháng
两端的距离:长度。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长 长 zhǎng
【形】 老,年高〖old〗
【动】 生长;成长
【名】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在这里是长“是zhǎng,增长,增加,增多的意思。
知识 zhī shí,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问题三:知识是什么 让人什么 知识是一个万花筒,让人看到里面的五颜六色
知识是一串神奇密码,让人揭开无数不解之谜
知识是一杯浓郁清香的酒,让人品尝之后回味无穷
知储是一个宝库,让人拥有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问题四:常识与知识的区别? 常识是基本的生活中的知识,知识针对的是某个专业
问题五:什么是知识结构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哗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
不懂继续追问,望采纳。谢谢。(*^__^*) 嘻嘻
问题六:什么是学习知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精华知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特别的苛刻,只能是人类适应社会环境而不能让社会环境适应人类,停止不前就要被社会淘汰,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如何使自己在社会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成为了每个有志之士的考虑主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这个词相信大家不陌生――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就挂在嘴边,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为了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渐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中国有句古言讲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古人都如此这样讲,可见他们是多么地重视学习,正是通过许许多多年的积累,古人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知识是文明的象征。现在的社会是复杂的社会,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社会,你比我强,他比你强,真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
其次,学习还有它的必要性。我们要先理解什么是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必要性是指必须学习,不学习我们就会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已经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性,而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却又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在进步,而且是在竞争中发展,竞争是什么?就是矛盾,只有矛盾才能激活社会发展的步伐,若想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那么就需要我们学习,并且是好好学习。
最后,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步伐,跟上世界的步伐。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就要端正学习态度;我们有了学习的目的,我们就要付出行动。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将所掌握的知识牢牢记住,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目标,并认真、持之以恒地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不要气馁,不要退缩,而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对于专业性的学习,更要精益求精,通过各种方法来强化自己的学习。
总之,学习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学习,认真对待学习!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人们常说“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就是强调要时时刻刻学习。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严格对待,更加刻苦学习,跟上世界的步伐,这样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才不会被动挨打。我们要认真学习,谨慎学习!!
问题七:什么叫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即所学的专业在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
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等等。
理论知识是指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不是分散的、零星的知识,不是个别性的、具体性的知识,而是系统的、有普通意义的知识。理论知识中往往包含了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
问题八:知识是什么 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天,知识是地,知识是黑暗中的一盏灯,知识是什么?知识是海,互识是江,知识是船上的一把舵,让你看清方向,知识是什么?知识可以让你放眼世界,知识是什么?知识可以让你观看未来,知识是什么?只是可以让你欣赏以前的是是非非,知识是什么?知识可以让你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知识每个人都有,但是谁能拥有真正的知识,拥有知识可以飞天入地,游走天下。知识每个人都想拥有,因为知识是海的边缘,是快乐的源泉,是沙漠的尽头,是蓝天上的云朵,是山那边的海,穿越大海就能看见陆地,穿越痛苦就是快乐,穿越沙漠就是河流,穿越蓝天就是云朵,穿越一座座山,山那边就是希望之海。
问题九:什么是知识权?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广义概念上的饥识产权包括下列客体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品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权利。狭义概念上的知识产权只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而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2、知识产权的特征知识产权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形财产权。(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有效。
问题十:知识是什么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我国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博弈圣经》中知识的描述是“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知识”到底是什么?
“知识”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 我对知识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知识是课本。
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老师在课堂说,作者在书里说,家长在耳边说……渐渐地,自己不自觉地把知识改变和努力读书等同起来,于是就得出结论——知识等于课本,以为努力读书就能改变命运。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改变命运并非努力读书就能实现的,填错志愿、选错工作、搭错配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我们的后半生,随之而来的疑问——知识真的改变命运?后来才知道自己不过是死读书。
二、知识是指那些能改变我们行为的信息。
知识是指那些能改变我们行为的信息,定义出自成甲《好好学习》一书。读书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读书后的思考,思考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践行,践行之后的结果,这个结果才有价值,能改变我们行为的信息才能称为知识。但,再仔细琢磨,这概念还不够清晰准确,垃圾信息能改变人的行为,不良信息也能改变人的行为,我曾调侃过知识改变命运,比如把人变坏。这个概念只是强调信息对行为的影响,但影响的行为可好可坏,而学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变得更好。
三、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概念出自李笑来,知识由信息组成,就像房子确实是由砖头砌成的,但砖头并不等同于房子。什么样的信息才是知识?1.能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2.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很有洞见的定义,它滤过了噪音和垃圾,是个很好的选择方法论,它能提醒你是在学知识或做其他,如果不能指导你做出更好的决策,不能增大你变好的概率,那就不是知识,只是一些信息罢了。
知识改变命运,学知识是为了变得更好,不是什么都要去学,孔乙己知道“回”的四种写法,但跟做出更好的决策有什么关系吗?有些人听到知识改变命运,有道理,不假思索努力学习,表面上看很努力,实际上却并没有变得更好,“读书无用论”就出来了,都是个人理解错误导致的结果,跟知识改变命运无关,就像毒鸡汤是毒的问题,不是鸡汤的错。
有了“知识”清晰、准确的概念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地、主动地思考,我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否有帮助?大概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到?长期来看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这有一个“时间”维度——长期,有些知识并不能立即反馈,需要长期的积累之后才能爆发出力量,这就好像你并不知道具体走哪条路才能到北京,但你知道往北走一定不会错,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能耐下性子。还有另外一个“概率”维度——更可能,我们生存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无法保证付出什么就能收获什么,就像农民伯伯无法保证避免旱灾涝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大概率事件持续下注,学什么、做什么可能更好。
知识的概念是什么?
知识的概念指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简介
知识的概念是哲学认识论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由此看来,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关于知识的悖论是: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知识的定义是什么;但是知识一旦改变知识的定义是什么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未来简史》。
知识 的概念是什么?
首先,这是一个知识体系。先不管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先是一个知识体系,由一系列的知识组成。其中会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
虽然包含的方面多,但要了解它你并不需要多好的知识基础。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的知识就够了。
既然,这是一个知识体系。那么在讲解内容之前,我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知识,知识的辨别方法是什么。
在此,先给出知识的定义:知识是对世界万物的特性的正确描述。包括对物质、规律、生物、人的生活方式、情感等等一切事物的特性的正确描述。
在现今社会当中,人类把知识分成了许多学科。其中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特性;文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特性;生物学、医学、化学等也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
在这些学科当中,有些学科不光有描述作用,还会带动人类的情感。比如文学、音乐、绘画等等。比如,当你看一本小说时会有情绪上的反应。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人类对文学、音乐、绘画等的定义有些模糊。
其实,在人类对知识进行分科的时候,不光用不同的研究领域来区分,还用其不同的“作用”来分。比如物理学帮助我们发展科技;数学帮助我们测量空间、时间、速度、重量等;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类学科帮助我们调节情绪;其他的学科也都有着各自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呢?并非如此,其实知识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对世界万物特性的描述,除此之外是没有其他作用的。我们所谓的“作用”是:人类对研究出来的事物的特性的应用。
也就是说,我们用的是“东西”,根据东西的特性用“东西”。而知识只是对特性的描述。
那么,大家为什么会认为,知识有这样那样的用处呢?那是因为,在我们不知道一个事物的特性之前,我们是不可能知道它有什么用处的。所以大家才会把知识和作用联合起来。
我所讲的这个“实现世界和平的知识体系”也是一样的。它其实只是知识,里面有对世界万物、生命形态、人类、财富、社会的特性描述。还有一个建立完美社会结构的方法。同样的,想要建立这个完美的社会结构,你必须先要了解这些特性。这也是我们在第一天讲知识特性的原因。
至于,你在了解了这些特性之后,会用它来做什么就是你的问题了,知识不管这些。
知识基本概念
凡事不可急躁知识的定义是什么,学习新东西都是日拱一卒。
“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从这一定义来看,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知识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
韦伯斯特词典1997年的定义: 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总之,广义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个定义说明,知识是人类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大量有组织的信息,是关于事实和思想的有组织的陈述,提供某种经过思考的判断和某种实验的结果。
-知识的分类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CE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认为:
第一类“知事” 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 know-when,know-where,就是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地点或条件下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类“知因” know-why,指自然原理或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该类知识的生产是在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实验室或大学完成
第三类“指导怎样做的知识” 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或能力,被称为技术情报或商业秘密,其典型代表是企业开发和保存于其内部的技术诀窍
第四类“谁以及是怎样创造知识的” know-who,侧重于对创造思想,方法,手段,过程,以及特点等的了解
其中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称为狭义的知识概念。从形式上来说,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类、第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性知识”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是从 知识的来源 、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 及表征形式 等角度 知识进行研究。
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
一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认识;
二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
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
布鲁姆对知识的定义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来说,属于现象描述。
-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加普遍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陈述性知识
②程序性知识
从作用上考察,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事物“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做”问题的知识
从测量角度看,看一个人是否掌握某一知识,不仅要看知识的定义是什么他“怎么说”,还要看知识的定义是什么他“怎么做”,其中包括难以言传的知识
例如,检查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情况,既要看他是否理解几何的概念、命题(定理),又要看他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那些可以用于几何问题解决的启发式。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一种个体具有明确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通常包括有关某一具体事件、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以及反映真理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等,主要用以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区别和辨别事物。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性的,其认知单位是命题。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个体没有明确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通常包括启发式、各种方法、策划、实践、程序、常规、方略、策略、技术和窍门等,用以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说明性的,其基本的认知单位通常采用具有一般形式的规则:目标,情景→行动
1.陈述性知识是一般性的,但难以应用。
程序性知识易于应用但受到特定情境的制约
2.陈述性知识涉及一个人的环境
程序性知识涉及一个人的目标和行动
3.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有时可称为知识结构
程序性知识的总量则可称为启发式结构
人的任何智力行为都同时需要这两种类型的知识
例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是一个命题,属于陈述性知识
而”要证明线段 AB 和 CD 相等(目标),如果它们是同一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情景),则要证明这两个∠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行动)“ 是一个启发式,属于程序性知识。
前者是关于等腰三角形图形特征的客观描述,不涉及目标以及由他所指示的行动。
后者是推荐在特定情境中采取的行动,该行动由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面临的情景所决定。
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的真实性是前者价值所在。
启发式的价值则在于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启发式源于原理但不等同于原理。
显然,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理解和记忆;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训练、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方可获得。
程序性知识主要从个体会做什么中推测出来的,所以程序性知识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套操作规则或程序,控制了和支配了人的行为。
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际上包含了技能概念。
”认知策略“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如何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规则或程序,也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围。
上述知识观是广义性的。它包含了知识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平时所指的技能、认识策略等,甚至还包含了元认识知识。
进一步的说,认知心理学家从两个维度对程序性知识进行分类:
①自动与受控
如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审题、确定解题方案、调整解题过程等一般是受主体意识控制的,而已有知识的提取、组合等则是自动进行的,一般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
②一般与特殊
一般的程序性知识:分析法、归纳法、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
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数学归纳法
当然这两种划分是相对的,实际还存在许多”中间类型“的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来源与获取
主要是两类:
一、直接源于产生信息的客观事物;
二、通过信息载体或媒介的传递、交流而间接获取的
其中,皮亚杰认为知识是通过行为的逐级内化而来的
布鲁纳认为知识,首先以程序的形式出现—-中介图标(视觉)的形式—–符号(陈述性)形式
因此,参与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个人将理论(陈述性知识)转化为问题解决的程序(程序性知识)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区别:信息是有形的、独立于行动和决策、经过处理而发生了形态的改变、物质产品、与环境无关、可以复制的
例如,动物发出“危险”的信号,“狮子来了”
信息也有主客观参与,只不过比较简单
知识是无形的、与行动和决策有关、经过处理而发生思维的改变、精神产品、环境改变含义、经过学习才能转让、无法复制(隐形知识)
联系:知识是有组织的大量信息,获得知识有赖于获得信息;信息是知识得以形成和传播的中介,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是经过精心研究、领会后的有用信息,是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产物;并非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成为知识,在信息时代,源于众多复杂客体的大量信息,只有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并通过掌握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认知主体,才能真正转化为知识。
知识的定义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知识的定义是什么?、知识的定义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